为什么拍《芳华》的冯小刚值得尊敬?

文/田志刚

前段时间,许知远跟马东的尬聊火了一把,大部分人是批评许知远的迂腐、僵化、掉书袋、酸、自命清高、不合时宜,甚至有人翻出之前徐采访俞飞鸿的视频来“揭露”中年男人徐知远的猥琐。

而《奇葩说》的制作人马东无论是在采访中,还是在现实生活里面都显得更加适应这个时代,并自在许多。不少创业者和媒体都在研究《奇葩说》一档节目植入广告就超过4亿的案例,期望能够复制他们的辉煌。

冯小刚是靠拍贺岁片火起来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影片带出了一个贺岁档,也树立了冯小刚在商业片上的地位,让他的商业电影被投资人和观众认可。虽然后来的《私人定制》、《非诚勿扰》等系列影片也被批评过不真诚,但从商业角度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冯的身上被贴上了喜剧的标签,按照这样的逻辑,只要一路拍下去,冯小刚完全是名利双收、走向电影大师的节奏。人民群众也喜欢热热闹闹的喜剧,插科打诨光鲜亮丽哈哈大笑,既喜庆票房还高,拍起来也容易。名门之后的马东们不就是这样的路子,全民娱乐的时代符合用户需求才是王道。

但冯却像一个上课爱走神的孩子,拍着拍着,突然就会拍一个不太符合老百姓“预期”的片子出来。

《天下无贼》里面除了喜剧还加入了对于人性的思考,《集结号》里面则涉及到许多阴暗面、英雄被委屈、大时代的小人物。然后是《唐山大地震》,然后是《一九四二》这样揭开一段人们都不愿意碰触的历史而且过审都困难,票房最后也惨败的故事。某种程度上,《我不是潘金莲》也是这种类型,希望挖掘、揭露点什么,希望触发思考。

但这样的片子,注定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冯小刚为什么要这么干?

就不能好好的按照群众们的口味去拍,整天怼天怼地怼空气,不耽误赚钱啊

写到这里的时候,又想到那个“奶头乐理论”:

“布热津斯基一生提出过很多新奇的战略名词,其中有一个名词叫做“tittytainment”,中文译为“奶头乐理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其中包括乔治·布什、撒切尔夫人、比尔·盖茨等大名鼎鼎的全球热点人物。精英们一致认为,全球化会造成一个重大问题——贫富悬殊。这个世界上,将有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而80%的人会被“边缘化”。届时,有可能会发生马克思在100年前所谓的你死我活的阶级冲突。

布热津斯基表示,谁也没有能力改变未来的“二八现象”,解除“边缘人”的精力与不满情绪的办法只有一个,便是推出一个全新的战略“tittytainment”,即在80%人的嘴中塞一个“奶嘴”。

“奶嘴”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发泄性娱乐,比如开放色情行业、鼓励暴力网络游戏、鼓动口水战;一种是满足性游戏,比如拍摄大量的肥皂剧和偶像剧,大量报道明星丑闻,播放很多真人秀等大众娱乐节目。

这样一来,通过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娱乐及充满了感官刺激的产品堆满人们的生活,最终达到目的:占用人们大量时间,让其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的能力。
此时,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只需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份工作,便会沉浸在“快乐”中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这就是所谓的“tittytainment”——奶头乐战略。

布热津斯基这一类人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信徒,在他们的理论构架中没有好恶、是非之分,只有利益和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因此,“奶头乐理论”看上去很冷酷,却又距离现实很近。”

按照这个理论,冯小刚他们应该一心一意为大众制作奶头,然后让每个沉浸其中的人乐此不疲,自己也名利双收。

很多精英们都是这么干的:利用大众的需求、迎合大众的需求,然后赚的盆满钵满,自己生活的幸福美满。

但如果中国的精英们都是这样,这个国家还会有什么样的希望?

即便你不喜欢许知远,也请你尊重这样的人:他们在流行文化和大众娱乐的局外,对于流行和喧嚣保持警惕并思考。与那些迎合大众的精英们相比,他们期望的是启蒙和引领。

即便从你的角度看他们是如此的不堪和迂腐,即便他们的观点和理论也不一定正确,但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这些”不合时宜“的人们,让我们在娱乐的狂欢与麻醉中不至于迷失。

某种程度上,冯小刚也是这样的人。如果不是情怀和理想,冯不需要去拍《芳华》:越战的题材敏感过审和各种因素多,战争内容成本高,类型片观众少而且对那个年代有记忆的大都是40岁以上的,他们也不是电影院的主流观影人群,票房难保证。

在采访中,冯小刚曾经说过,作为导演要为投资方挣钱,所以要去拍那些大众喜闻乐见看起来轻松惬意票房有保证的片子。但他自己也有自己想要拍的电影,这些电影的票房可能很难有多高,拍几部高票房的商业片后,投资者也会支持他去拍一些自己想要拍但票房没有保证的电影。

当一个国家的精英都想着去迎合、利用大众的需求去赚钱,甚至是利用各种手段和工具去放大人固有的劣根性时,那些不迎合、不利用的人显得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不合时宜;那些真正有独立思考与追求的人,那些希望去影响他人的人就会被嘲笑与鄙视,这难道不是一场悲剧?

鲁迅先生一生都在战斗,都在跟人吵架,估计当时也不招人喜欢;他的弟弟周作人却是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在抗战时期的日记里面埋怨整个京城找不到一家好吃的点心店,各家店做的点心越来越差。你可以喜欢各种娱乐八卦吐槽并沉浸其中,你也可以反对严肃严谨追求快乐就好。但应该知道,并非流行和所谓”主流“的就一定是好的,这些可能是蜜糖也可能是陷阱。

作为庸庸众生,我们为生活和工作奔波的有一些麻木,在艰难的生活中喜欢带来快乐的东西本无可厚非。但任何时代,总有一些人替我们思考、启发我们思考,对于这样的人们,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即将到来的讲座:高效学习的第一个问题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511956894与他联系或加入他的【二班】)该文内容是《如何成为专家》的素材,将来详细的内容(包括案例、方法和工具等)会放到书里面,这本书估计要2017年出版。

有用在线课程,请关注KMCenter

讲座:互联网下的高效学习方法 / 个人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企业KM】如何做好企业知识管理实施规划?/   “互联网搜索信息和知识技巧”

@关注中国知识管理中心公众号:KMCenter 

发送“1”可以获取大量高效学习、企业知识管理、个人成长文档、PP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