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知识管理人才画像:5大硬核特质 + 提升关键

未来知识管理人才画像:5大硬核特质 + 提升关键

编译/顾强 (KM专业人员可以加入相关群,联系vx:511956894)

在人工智能(AI)、远程办公和人口结构变化重塑工作方式与知识形态的背景下,知识管理(KM)已从支持职能转变为战略赋能者与合作伙伴,并处于创新、学习与数字化转型的交汇点。

在众多组织中,KM 当前已处于创新、学习与数字化转型的交汇点,成为推动组织发展的关键环节。

如同 DNA 通过碱基对和基因的复杂相互作用编码生命蓝图,KM 专业人员的 “DNA” 由五大核心特质(基因) 构成,分别是知识战略与组织对齐、引导与人际连接、流程与治理专业知识、技术与 AI 熟练度、适应性与变革领导力,这些特质相互依存,助力 KM 专业人员为组织捕获、共享和发展知识,并与各类利益相关者高效协作;

同时,未来的 KM 专业人员强调 KM 需以人为中心,成为组织推动有效变革的催化剂。

知识管理专业人员的五大特质

这五大特质如同 KM 专业人员的 “基因”,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是其开展知识管理工作的核心能力支撑,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特质1:知识战略与组织对齐

1. 将 KM 的策略、工具和方法与组织业务目标直接关联,确保 KM 工作为业务创造价值

2. 运用AI 等新兴技术,针对性解决业务场景中的知识相关问题

3. 与人力资源(HR)、信息技术(IT)、法律、战略规划、创新等关键职能部门建立核心合作伙伴关系,协同推进 KM 工作

特质2:引导与人际连接

1. 推动构建以实践社区为代表的组织文化,搭建信任基础,鼓励员工间的 peer-to-peer(同伴间)知识共享、学习与问题解决

2. 主动倾听业务一线中存在的知识痛点,精准把握 KM 工作的切入点

3. 采用故事化的方式呈现知识,让知识更易被理解、记忆,且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4. 重点识别并转移隐性知识(即员工知道但不常主动表达的知识),避免知识流失

特质3:掌握流程与知识治理专业知识

1. 制定科学的知识治理框架,既要鼓励员工积极贡献知识,又要保障知识内容的高质量

2. 全程管理知识内容的全生命周期:覆盖从内容创建到重复利用的流程,同时衔接从新员工入职到老员工退休的知识传承环节

3. 设计清晰的分类法与元数据策略,一方面提升知识的可查找性,另一方面为生成式 AI、智能体 AI 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特质4:技术与 AI 熟练度

1. 无需具备编码能力,但需具备一定的技术熟练度,成为组织内 AI 实施战略制定与落地应用的关键合作伙伴

2. 熟练运用主流的数字工作场所工具,如 SharePoint、M365、Google 套件、Confluence(Atlassian 旗下)等,提升知识管理效率

3. 借助知识图谱或本体等技术,清晰映射知识内容与员工专业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优化知识结构

特质5:适应性与变革领导力

1. 主动推动并倡导知识共享文化,打破组织内部的知识壁垒

2. 支持员工从入职到离职的全生命周期知识共享实践,确保知识在组织内持续流动

3. 通过影响力说服合作伙伴及各级领导者,让他们认可 KM 的价值,将其视为战略要务而非边缘工作

4. 承担 “桥梁” 角色,帮助知识工作者理解 AI 等新技术对其岗位角色的具体影响,降低技术应用阻力

未来KM 专业人员的发展方向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与技术趋势,KM 专业人员需从以下三方面持续提升自身能力:

方向1:构建 AI 素养

不仅要了解 AI 基础原理,还需掌握提示工程、数据素养等实用技能,能更好地利用 AI 服务于 KM 工作

方向2:提升跨领域协作能力

主动与 IT、HR、学习与发展(L&D)、创新、战略、流程改进、法律、合规等相邻领域协作,同时培养商业敏锐度与跨职能敏捷性,拓宽能力边界

方向3:践行数字伦理: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重点关注知识访问公平性、数据偏见、信息 equity(公平性) 等伦理问题,确保 KM 工作合规且负责任

提升认知层次

知识管理并非 “一刀切” 的单一学科或角色,而是角色、工作经验、价值观、行为习惯与不断进化的能力的有机融合,需根据组织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人是 KM 工作的核心,KM 的价值实现依赖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高情商的沟通方式与故事化的知识传递方法,脱离人的参与,KM 将失去意义

KM 是组织有效变革的催化剂:无论处于职业生涯初期还是向领导岗位进阶,KM 专业人员若能具备创造 “可持续变革” 的能力,将能为组织创造更大价值

知识管理专业人员提升的关键问题

问题 1:在 AI、远程办公等趋势影响下,知识管理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对组织意味着什么?

答案:KM 的角色从传统的 “支持职能” 转变为 “战略赋能者与合作伙伴”,且当前在众多组织中处于 “创新、学习与数字化转型的交汇点”。

这种转变对组织的意义在于:

  • 一是让 KM 从边缘工作升级为核心战略环节,能直接关联业务目标,为组织创造实际价值;
  • 二是借助 KM 可整合创新、学习与数字化转型资源,打破部门壁垒,提升组织整体效率与竞争力;
  • 三是通过 KM 捕获、共享和发展知识,帮助组织应对 AI 带来的技术挑战与远程办公带来的知识流动难题,增强组织韧性。

问题 2:KM 专业人员的五大核心特质中,“引导与人际连接” 和 “技术与 AI 熟练度” 分别侧重解决 KM 工作中的什么问题?两者为何需要协同作用?

答案

“引导与人际连接” 侧重解决 KM 工作中 “人的问题”:包括构建知识共享文化以打破员工知识分享的意愿壁垒、倾听业务痛点以精准匹配知识需求、用故事化与隐性知识转移解决 “知识难传递、易流失” 的问题,核心是激活 “人” 在知识流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技术与 AI 熟练度” 侧重解决 KM 工作中 “工具与效率的问题”:包括借助 AI 等技术提升知识处理效率、用数字工具搭建知识管理平台、用知识图谱优化知识结构,核心是通过技术赋能让知识管理更高效、更系统。

两者需协同的原因:技术是 “工具”,若缺乏 “引导与人际连接”,技术工具可能因员工不愿使用或不会使用而闲置,无法发挥价值;而 “引导与人际连接” 若脱离技术支持,会受限于人力效率,难以应对大规模组织或复杂知识的管理需求,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实现 “人 + 技术” 的高效 KM 模式。

问题 3:为适应未来发展,KM 专业人员需从哪些方面提升自身能力?这些能力提升与 KM 的 “五大核心特质” 有何关联?

答案

KM 专业人员需提升的能力包括:构建 AI 素养(含提示工程、数据素养)、践行数字伦理(关注知识访问、偏见、公平性)、跨相邻领域协作并提升商业敏锐度与跨职能敏捷性。

与 “五大核心特质” 的关联:

①“构建 AI 素养” 是对 “技术与 AI 熟练度” 特质的深化,从 “基础技术应用” 升级为 “AI 深度利用能力”;

②“践行数字伦理” 是 “知识战略与组织对齐” 的延伸,确保 KM 工作不仅符合业务目标,还符合伦理规范;

③“跨领域协作与商业敏锐度提升” 则是对 “知识战略与组织对齐”“引导与人际连接” 的强化 —— 跨领域协作能更好地与各部门建立伙伴关系,商业敏锐度能更精准地关联业务目标,同时也能提升与不同领域人员的沟通连接效率。

来源:APQC

相关链接

企业AI知识库搭建与运营培训课程
呼叫中心AI知识库培训课程
个人知识体系构建能力课程

知识库知识管理系统

企业AI知识管理知识库软件系统清单
个人知识管理软件AI知识库系统清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标记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