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落地财税场景为何不好用?

大模型落地财税场景为何不好用?

8月28日,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师斌在上海举办的“财税数智芯·Agent新纪元”会议上表示,财税产品的智能化需求迫切,但财税行业知识专业性强、人工标注成本高,依法治税的刚性决定了大模型对推理准确率的要求更高,而现有通用大模型难以支撑这些需求。

师斌介绍,截至2025年6月,国内共发布大模型1509个,数量仍在快速增加,垂直领域将成为大模型应用的主战场,将行业积累与大模型相结合,有效解决行业痛点,能够为行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现有通用大模型面临财税知识缺乏、推理能力弱及垂域适配慢等核心问题。

在数据方面,一来缺乏专业知识,财税稽查和服务高度依赖行业知识,但目前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国内仍缺乏覆盖全行业的行业知识库。二来缺乏实务知识,财税政策法规与实际业务操作存在巨大鸿沟,要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的财税服务,“政策-实务认知库”不可或缺。

与此同时,大模型基于数据的概率性关联进行预测,缺乏对逻辑因果关系的深度理解,不擅长复杂推理。财税应用往往具有多目标、多领域等特点,依赖单个模型解决所有问题往往导致通而不精、顾此失彼。此外,基础模型迭代更新速度快,而垂域模型同步更新滞后,缺乏快速适配能力。

因此,师斌认为,必须构建强知识、重推理的财税大模型,建设行业和实务知识库,为财税应用推理提供深度认知,同时以多智能体协作、竞争、对抗协同推理来替代数据驱动的单个智能体推理。

财税信息化综合服务提供商税友股份(603171.SH)旗下亿企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周源表示,AI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未来模型能力将持续变强,成本继续降低,模型将向多元化专精方向发展。这些变化是一次深刻的市场教育,利好规模化的爆款AI应用诞生。

从智能体产品开发角度看,周源表示,用户对智能体产品的认知变得越来越成熟,依靠DEMO和玩具抢得先机的一批AI产品已逐渐淡出视线。智能体产品的门槛正在变高,用户选择变得更加谨慎理性,越发关注智能体产品的成熟度、交付、能否真正解决问题。他认为,智能体产品的演进速度并不取决于对AI技术的掌握程度,而是取决于企业原有的客户洞察力、SaaS(软件即服务)能力、解决方案能力和交付能力,这是B端智能体爆款产品诞生的先决条件。

来自:澎湃新闻 记者 张静

相关链接

企业AI知识库搭建与运营培训课程
呼叫中心AI知识库培训课程
个人知识体系构建能力课程

知识库知识管理系统

企业AI知识管理知识库软件系统清单
个人知识管理软件AI知识库系统清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标记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