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资本眼中的10万亿美元AI革命:从144年压缩到几年,关键在于专业化

红杉资本眼中的10万亿美元AI革命:从144年压缩到几年,关键在于专业化

昨天,红杉美国合伙人 Konstantine Buhler 发表了一场题为 《The $10 Trillion AI Revolution》(10万亿美元的人工智能革命) 的演讲。

在这次演讲里,红杉给出了两个明确判断:

第一,AI革命的演进速度远快于工业革命

第二,专业化将成为AI革命的核心逻辑

如果把AI革命和工业革命放在一条时间线上,对比会更直观。

1712年,第一台蒸汽机诞生;直到67年后的1779年,才出现第一座现代工厂。

而AI只花了17年就完成了类似的跨越。1999年,英伟达发布了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GPU——GeForce 256;到2016年,深度学习大爆发,GPU算力、大规模数据集和开源框架逐渐成熟,AI的训练与应用第一次像工厂流水线一样标准化、规模化,智能成果(AI Token)开始源源不断地产生。

这轮AI革命的速度虽快,但底层逻辑却和工业革命很像。

工业革命用了144年不断“做专做深”:把通用蒸汽机改造为适配纺织、采矿、运输等场景的专用机器。红杉认为,这背后反映的是一个规律:复杂系统要成熟,必须同时依赖通用技术和高度专业化的组件。

“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Buhler提出了一个关键概念:专业化势在必行(Specialization Imperative)。任何复杂系统要成熟,都必须将通用技术专门化,这个过程在工业革命中用了两个世纪,但在AI时代,我们认为只需要几年就能完成从通用大模型到专业化应用的转变。

这正是AI的当下和未来。红杉判断,10万亿美元的新机会不会留给传统巨头,而会属于那些把通用AI技术不断“做专做深”的创业公司。尤其在服务业等领域,更可能诞生一批围绕AI打造的新一代上市公司。

其中还提到了知识工作者工作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从确定性到杠杆率,这是Buhler描述的最重要转变:

– 过去:你100%控制工作过程,100%确定结果
– 未来:你获得1000倍甚至10000倍的杠杆,但对具体结果的确定性降低

举个具体例子:销售人员过去可能管理10个客户账户,亲自跟进每一个,但使用AI代理(如Rocks)后,可以部署数百个AI代理,每个客户一个专属代理,实时监控变化、发现机会、推荐行动,虽然AI可能会犯错或遗漏,但人类的角色变成了纠正和指导,而不是执行,这就是杠杆率的力量。

除了这些核心观点,红杉还分享了他们对AI行业的最新趋势洞察,并提出了5个正在发生的投资趋势:

正在发生的5大投资趋势

1. 真实世界验证取代学术基准

“十年前我做AI工程师时,我们用ImageNet作为计算机视觉的基准。但今天,卓越的证明在真实世界。”

案例:Expo想证明他们的AI是世界最强黑客,他们没有去刷学术榜单,而是直接在HackerOne上与全世界的真人黑客竞争,最终登顶第一,这种真实世界的验证才是新的黄金标准。

2. 强化学习终于兑现承诺

不只是OpenAI这样的大实验室在用强化学习,红杉的被投公司Reflection用强化学习训练出了编程领域最好的开源模型,强化学习从理论走向了大规模商业应用。

3. AI进入物理世界

这不仅仅是人形机器人,更包括用AI创造硬件和流程。Nominal用AI加速硬件制造过程,甚至用AI做部署后的质量保证,AI不再局限于数字世界。

4. 计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函数

红杉调研发现,被投公司普遍预期每个知识工作者的算力消耗将增长10-10000倍,因为每个人可能同时使用数十、数百甚至数千个AI代理,FLOPs per knowledge worker(每个知识工作者的浮点运算次数)成为衡量生产力的新指标。

5. 测量标准的迁移

从学术基准到真实世界表现,这个转变如此重要,以至于值得单独强调——如果你的AI不能在真实场景中证明自己,那些漂亮的论文分数毫无意义。

和未来的5个重点投资主题的领域值得细读。

1.AI的专业化之路,正孕育下一个产业巨头

回顾工业革命,有三个关键节点:

  • 1712年,英国工程师 托马斯·纽科门(Thomas Newcomen)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蒸汽机。
  • 1779 年,英国实业家 理查德·阿克赖特(Richard Arkwright)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工厂系统(纺织厂),生产流程第一次从“家庭手工业的分散小作坊”,变成了 统一管理、流水作业的工厂模式。
  • 1923 年,由福特汽车公司最早提出的流水线模式,逐渐扩展为一整套现代化的机器生产线体系,把装配分解为多个标准化工序,每个工人只负责其中一部分,大大提升了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节点的时间跨度非常长。

从第一台蒸汽机到第一座工厂之间隔了 67 年,而那座工厂甚至不是靠蒸汽机驱动,而是靠水力;从第一座工厂到现代流水线之间又隔了 144 年。

问题来了,为什么会花这么久?尤其是,这 144 年之间到底在发生什么?

红杉认为,漫长演化背后一个新兴技术的趋势:复杂系统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须往“专业化”走。

任何复杂系统,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得把“通用技术”和“专门工具”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落地。就像光有蒸汽机还不够,还需要不断拆解、细化,把它们改造成适合纺织、采矿、运输等不同场景的机器,才能真正高效运转。

回到 AI 革命里,其实一切都能找到对应关系。

1999 年,英伟达推出的第一块 GPU——GeForce 256,就像当年的蒸汽机,点燃了智能计算的火种。

到了 2016 年,深度学习迎来大爆发。GPU 算力、大规模数据集,以及 TensorFlow、PyTorch 这样的开源框架逐渐完善,AI 的训练和应用第一次像工厂流水线一样“有章可循”。这意味着,AI 从零散的探索真正走进了规模化生产的阶段,开始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能成果(AI Token)。

那么问题来了,AI革命里的“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卡内基”(钢铁大王)会是谁?

我们认为,不会是传统巨头,而会是今天这些正在把通用技术不断“做专做深”的创业公司,以及未来还未诞生、但会用 AI 打造出一个个具体应用的新玩家。

2.AI 服务市场,10 万亿美元的新机会

云计算转型之初的软件支出是3500亿美元,其中SaaS(软件即服务)只有一小块 60 亿美元。

后来的故事是,SaaS 不仅扩大了它在本地化软件市场的份额,还把整个市场扩大到 6500 亿美元以上。

红杉认为人工智能会发生类似的情况,而且机会更大。现在,AI自动化的市场规模只有200亿美元,而未来这将是一个10亿美元的市场。

通过这些数据,你能看到,AI所能取代的服务市场到底有多大。在上面的很多领域,红杉都做了投资,比如册护士领域的 Open Evidence 和 Freed,软件开发领域的 Factory 和 Reflection,法律领域的 Harvey、Crosby 和 Finch。

在红杉内部,他们一直强调市场的重要性。

这张图展示了标普 500 的市值分布。你会注意到,只有少数几家特别大的公司。最左边是英伟达,市值超过 4 万亿美元,百分比显示的是它过去一年的涨幅。

但是,你不会在上面看到 Kirkland & Ellis 这样的律师事务所,也不会看到 Baker Tilly 这样的会计事务所,尽管它们的营收都有数十亿美元。

所以,红杉认为,AI革命带来的机会,不只是把现有市场分一杯羹,而是把市场的边界整体做大。未来,很可能会诞生一批全新的公司,它们专门服务行业打造AI应用,并最后成长为独立的上市巨头。

/ 04/

五大AI投资主题:从持久记忆到开源竞争

第一个机会:持久记忆。

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长时记忆:AI 能长期记住你说过的话、你的习惯和上下文,而不是“聊完就忘”。二是身份的持久性,AI Agent 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如果要让 AI 真正进入生产力场景,这就是绕不开的关键。但和模型规模扩展不同,持久记忆还没有出现类似“规模定律”的突破。现在大家在尝试的方法,包括 向量数据库、RAG、超长上下文窗口,都还没彻底解决问题。这背后,正孕育着一个巨大的机会。

第二个机会:无缝通信协议。

最近 MCP 很热,但如果对标互联网革命,就会发现 TCP/IP 并不是终点,而是起跑线。未来 AI 之间要能真正无缝交流,这将催生出一大批新应用。

举个例子:在购物场景里,今天你可能先用 AI 查信息,再自己去下单;而在未来,AI 之间能直接沟通——帮你比价、下单、完成支付,整个过程自动完成。这样一来,那些原本靠“平台垄断体验”的企业优势,都会被削弱。

第三个机会:AI 语音。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是 AI 视频?这是刻意的选择。视频可能还需要一两年才能真正普及,而语音已经准备好了:音质已经足够自然,延迟也低到可以实时对话。

这意味着,语音将是 AI 最快落地的大入口。应用场景非常多:C端有 AI 朋友、AI 陪伴、AI 心理咨询师;B端更有巨大潜力,比如物流调度、金融大宗交易。这些原本依赖语音沟通的场景,AI 能显著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第四个机会:AI 安全。

这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机会,因为无论是在研发环节、分发过程,还是最终用户的使用场景中,安全都至关重要。

举个例子,有的用户可能会在 AI 的指导下运行 Terminal 命令去安装软件,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操作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漏洞。

未来,我们会进入一个 “AI 安全代理” 普及的时代。在数字世界里没有物理限制,每个人,甚至每个 AI Agent,都能配备多个安全代理,为其提供多层次的保护。

第五个机会:开源。

就在两年前,很多人还坚信开源模型能和最顶尖的商业模型掰手腕,甚至可能后来居上。但今天,这种信心已经明显动摇,开源的处境变得更加脆弱。

我们认为,开源能否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只有开源继续发展,更多人才能自由地去构建 AI 的未来;同时,这也能防止整个行业被少数资金雄厚的巨头牢牢掌控。

来源:乌鸦智能说、高飞的微博

相关链接

企业AI知识库搭建与运营培训课程
呼叫中心AI知识库培训课程
个人知识体系构建能力课程

知识库知识管理系统

企业AI知识管理知识库软件系统清单
个人知识管理软件AI知识库系统清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标记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