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刚:写文章的两个好处
-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 · AI越普及,越需要职场写作能力 ·
在工作中,我们都见过这样的人,他们总爱表白“我这人就擅长干活,不擅长说也不擅长写,我不表现自己”。
并且对那些能说会写的人表现出足够的“鄙视”:那些人就会做花架子,只会表现自己,没什么真才实学!
我们承认表达能力有高低,但在工作场景下,其实不需要你写的、说的多么华丽和文采斐然,只需要简单、明确就好。但连这个许多人也做不到。
在心理学上,将人们解决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直觉,由于积累了该领域大量的经验、技巧和熟悉程度的提升,不需要去深入的分析就自然产生正确的行动和判断。开车的老手在正常路况下,凭直觉就可以很顺利的行驶,下棋的高手根据棋盘的情况自然的下出妙招都是这种情况。
另一种思维方式是分析推理,由于问题复杂程度较高而重复度很低,很难直接套用成熟的方法和技能,必须在规则指导下进行按部就班的分析与逻辑推理。面对陌生事物和问题的时候都需要认真分析、严格推理,新手考驾照停车的时候脑袋里不断默念驾校学习的要领就是这样的一种状况。
无法简单、明确表达的背后是对所表达对象掌握不够深入,欠缺了深度思考、没有进一步总结、提炼,本质上是还没有真正掌握。
而没有真正掌握的原因,是人类大部分时候都逃避“推理”,是思维上的懒癌!对于自己真正掌握的东西,大部分人都能表达的很好。譬如你爱玩的游戏、你热爱的姑娘!
用语言和文字表达你的所见、所思,阐明自己看到的现象和知道的事实、说明自己的观点都是表达。表达能力很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点:写作可以促使你整理思想,使之更加系统化,从而促进个人学习;
人与人的差距在起始的时候并不大,但一年、三年、五年、十年后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可能在这十年中,大家做了同样的事情,由于前者善于总结、反思、提炼,从而每做完一个事情都能有所长进,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也就是所谓的“学而不思则罔”。最后的结果是前者与后者的差距越来越大。
但人都是懒的,谁都愿意一个事情结束了就拉倒,何况还是给别人打工?所以许多人错过了许多次珍贵的提升自己的机会。
如果一件事情不能用通俗的语言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其实证明你并没有全面的掌握。
一个你觉得自己清楚的东西,如果让你说给别人听或者写出来,你就会发现有很大难度,自己许多地方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样清晰”,这其实可以有效的促进你的学习:认识到自己不清楚了,你才能去阅读、实践、跟别人讨论,才能使之更加系统化。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为了个人学习和成长,你应该多说、多写。
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给别人演讲,那你就写出来吧。通过写文章,你可以发现你的学习速度明显加快,而且日有所进!
可能你说自己的文笔并不好,其实我们大部分知识工作者不是诗人和作家,不要求你写的多么技巧,只要能讲明白一个道理就好!
相关链接
知识库知识管理系统清单
第二点:你的内容可以帮助他人,传递知识,建立个人品牌
在硕士、博士都可能失业的今天,作为个体的我们需要一个个人品牌。品牌从哪里来,当然不能靠忽悠(很多人忽悠的姿势好难看啊)。
通过个人知识的传递和传播建立个人品牌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路径。只有通过你的知识传播,让别人觉得你的知识在理、有价值、能够帮助他哪怕一点点,你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人们才会认识你、了解你,并进而产生对你的信任:这就是个人品牌形成的过程。
显性化和传递知识还有两个好处,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
其一你就能从别人的反馈中学习:那些不合适,需要什么改进,反过来促进个人的学习和成长;
其二因为别人对你的了解和信任,可以带来合作:譬如找工作、公司合作、产品和服务销售等等。
写文章的好处大部分人都认可,但大部分人也写,原因是自己不擅长写。
我们从来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人不擅长写和说,这个不擅长的背后是懒:大脑的懒惰。
如果你能够想的很清楚,没有人不会说或者写。
但思考多难啊,说自己不擅长多容易啊?(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511956894 与他联系或加入他的【二班】)
@关注知识管理中心公众号:KM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