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增长:前半程靠农民工,下半程要靠知识员工

文/田志刚  知名知识管理专家,KMCenter主任

北上广深这些地方的人,大都做的是知识工作!

有效发展的背后,是从做简单工作到复杂工作,从依靠体力到依靠智力。

关于知识工作和知识员工,我们了解的还是太少。

1

2009年,当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3838美元,世界尚处于经济危急的复苏过程中。

这一年底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给了“中国工人”,这个著名杂志的评价说:

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但吊诡的是,过完年后,2010年的1-8月份,作为中国制造代表的富士康却出现了令人心痛的17连跳:因为工资待遇或者工作生活压力,这些年轻人纵身一跃。

这个时候,其实勤劳坚韧的中国工人已经撑不住了。

大致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年春节后的招工荒成为常态,并且愈演愈烈:原来仿佛无限供应、工资要求低、对工作环境没有什么要求的工人,招不到了。

经济学家说:人口红利没了!

年轻一代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宁愿去送外卖和直播,也不愿意去工厂。

4月16日,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显示,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8年的19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净增1.18亿,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

大规模的雾霾治理和对环境污染的低容忍度,使许多作坊、小工厂、技术落后或者产品附加值不高的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很多只能关张了事。

大城市里的人突然发现,他们买的耐克、阿迪达斯的鞋子和许多国外品牌的产品,很多都是越南、印尼生产的。

《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京东购买地址当当购买地址​​!

1980年代四处开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低端制造业的空间越来越小,没有附加值得制造在中国当前环境下越来越难以生存和发展。

2

按世界银行2015年的分类标准:

人均GDP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1045至4125美元之间为中低等收入国家,在4126至12735美元之间为中高等收入国家,高于127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

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中国GDP总量达到9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达到9780美元(这个值大致在全球可排到70多位)。不出意外,2019年应该会超过10000美元。

2009年3838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当时的中国处于“中低等收入国家”,2018年的9780美元,就已经属于“中高等收入国家”了。

这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就。

但中高等收入国家还不是高收入国家,并且未来的增长越来越难。这个道理容易理解,原来一穷二白的时候挣一块钱增长到二块就是翻番,通常比较容易:开工厂、修路建大楼就搞定了。但当你的基数比较高的时候,再增长的难度和困难就会大得多。

2007年世界银行在《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报告的发现通俗点说,就是贫困的经济体发展到普通水平通常比较容易,但从普通水平到较高水平的难度则急剧增大。

统计数据显示:1960年101个经济体达到中等收入,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到2008年却只有13个经济体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

那其他的呢?还在中等收入上,甚至有很多没有增长而越来越差的情况。

为什么从中等到高收入这么难?原因在于这两种状态要求的增长机制和动力不同,之前那种依赖体力员工数量、环境容忍度高、低知识产权成本的优势已经不算优势。

好在政府也认识到这个问题,提出新旧动能转换,未来一定需要从新技术、产业和模式才能实现增长。

3

中国太大了。

虽然全国的人均GDP还不到一万美元,但按照2018年的数据,中国有不少城市和省份却已经超过了高收入国家的标准。

人均GDP最高的深圳达到2.4万美元以上,北京、上海、广州等也超过了2万美元以上。

中国经济要持续向上,今天的北上广深可能就是很多地方未来的样子。观察一下这些地方会发现:

治理体系相对完善、服务业高度发达、制造业的高精尖程度高、人才素质高、新技术新模式多。

抽象一下,这些经济发达城市的背后,核心是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这些人都是以处理信息和知识为核心工作的知识型员工,而非之前的体力工作者。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在一穷二白的时候,大部分经济体的增长都依靠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譬如许多历史上的殖民地国家,到现在仍然是依赖于出口自然资源经济支柱,我记得二十世纪中国的出口产品中猪鬃也一直是占比很高的一种。

但资源不是无限的,要想进一步提升,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甚至到高收入,就不能仅仅依靠资源了。这个时候就是效率,这里面既包括采用先进设备、工艺和管理水平带来的效率提升,也包括员工能力和素质提升带来的效率提高。

但效率的提升也是有天花板的,要成为高收入国家,还得依赖创新。

最明显的例子是,最早的苹果手机是通过创新出来的,因为这个创新苹果公司赚取了超高额的利润(尤其在早些年)。而今天大部分手机厂商,因为没有大的创新出来,只能比效率:生产成本更低、价格更低、推新产品更快等。

这其实也是现在996这么多的原因:

因为谁都没有创新,短期内通过提升员工能力提高效率的路径不现实,在工资一定的情况下,就只能靠延长员工的工作时常来提高效率了。

4

所谓知识员工(Knowledge Worker),简单理解就是每天以处理信息和知识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

程序员是知识员工、销售人员、管理人员,医生、教师、公务员等都是。

你深入的想一下就会发现,今天,即便是在制造企业里面,其核心竞争力也不来自于制造环节,而是更依赖于研发、设计、市场、销售等职能,而这些职能的人都是知识员工。

所以,制造型企业的竞争力都来自于知识员工及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创新,其他行业就更加是这样了。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未来规则明确的重复工作都会被机器和技术替代,整个工作场景下员工的核心主题一定是知识员工。

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如何提升知识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如何管理服务好知识员工以便他们更有效率的完成知识工作,产生更多创新,对于社会和各类机构都是一个重大挑战。因为我们大部分管理学的规则其实都是建立在工厂、工人、体力员工的基础上滴!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机构要去做知识管理的原因。:

即便知识管理很难做,但因为没有选择,也必须去做!

对知识员工的管理不同于管理体力员工,对复杂的知识工作的管理跟之前许多管理方式不一样,全世界都在探索如何更好的激发知识员工,管理好知识工作。

这个变化要求管理组织、架构、方法等都必须进行变化,管理者本身也要去改变自我。

5

如果说农民工推动了前半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那接下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就要依靠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员工。

这方面中国既有自己的优势,又有许多问题。

虽然我国10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跟美国、日本等人力资源强国没法比,但我国的增量巨大:

201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估计有834万,加上海归留学生,大致会有900万。每年近千万的新毕业大学生,为中国知识员工人才市场提高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但并非人多就自然的厉害,要让这样大量的知识员工发挥出作用,既需要国家、社会层面的法律法规、制度来配套,也需要微观层面各类市场主题能够真正提升管理水平,还需要知识员工自身主动提升自我能力,只有多方力量的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快速增长。

从各类机构角度看,要想提升组织的能力,知识管理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选项,但悲哀的是,很多管理者还没听过知识管理的概念。

从知识员工自身来看,提升解决复杂困难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处理信息和知识的水平,是个人在社会和所服务机构立足的根本。

4月讲座:个人如何做到“持续”努力?


该文内容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点击【阅读原文】直达京东购买。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511956894 与他联系或加入他的【二班】

@关注中国知识管理中心公众号:KMCenter

发送“1”可以获取大量高效学习、企业知识管理、个人成长文档、PP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